大学治理的全球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国和地区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全球大学治理变化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充分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动态演变,以下通过具体国家和院校案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有关大学治理全球发展趋势及其特征。
全球范围内,大学治理趋同化现象在国际竞争中变得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采取政府与社会协调模式的同时,还适度地引入市场主导模式的部分要素,提高办学效率,尤其是大学的全球竞争力。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等摈弃以往学者主导型模式,引入董事会制度和吸收更多外部高级管理人员参与校内治理,以更灵活地满足市场需求;中国、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改革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积极面向社会办学,适度地基于竞争,提高办学效率,并参与国际竞争。
伴随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大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也越发关心和参与大学治理活动。相关研究表明,各国政府的介入程度有所不同,影响大学的运营和决策程度存在差异,各国在权衡政府参与或介入与保持大学办学自主权方面采取的对策各有特点,同时这种权衡关系在不同国家也产生不同的效果。以英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学治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政府通过一系列法规,例如1992年的《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等,不断强化对大学的监管和质量保证。此外,政府还通过第三方拨款机构控制资金分配来对大学进行管理。相比之下,瑞典大学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尤其在财务和人事决策方面,瑞典的高等教育系统更注重大学的自主性。政府的介入主要集中在提供经济支持和设定战略方向上,为大学在学术和管理领域提供更高的自由度。这一模式强调学术自主性和创新,同时也给予大学更多责任。
大学管理人员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校长等校级管理人员的遴选和任命等标准不再仅仅强调学术领导力和学术声誉。以美国的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以往的校长通常由杰出的学者担任。然而,近年来,哈佛大学的校长也需要具备更强的管理和战略决断力,以应对复杂的大学治理和运营需求。多伦多大学等加拿大大学近年来也更加重视校长的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这一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体现,大学管理人员或领导者需要在学术领导和管理决策之间找到平衡。大学领导的角色正在由传统的学术领导向更强调管理和策略能力的方向演变。校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学术背景,还需要具备极高的组织管理和战略规划能力。这种角色的演变体现了大学治理在适应变革和应对挑战方面的需求,以更好地履行其在社会中的使命。
尽管大学治理越来越受到来自社会与市场的影响,其理念呈现一定程度的趋同化现象,但并不意味着各国大学治理结构单一化。近年来,大学治理结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例如,美国许多大学将学者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结合起来,实施的共治模式便是较为典型的案例。荷兰的大学治理结构采用董事会模式,董事会由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成员组成,负责管理大学的财务和战略规划。与此同时,学术事务仍然由学术委员会和学者们管理,以保持学术自主性。这种结构的多样性既体现了大学治理的专业性,又保留了学术共同体的自治权。
质量保证和外部评估在大学治理过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侧重采取学者主导型,还是政府主导型,或者市场主导型模式,通过外部评估或第三方评估,保证和提高大学办学质量已成为构建良好大学治理制度的重要手段。这不仅体现在欧美等注重市场调节的国家,在欧洲大陆以及东亚等重视政府主导型的大学也纷纷构建外部或来自第三方的独立评估机制,不仅关注学术水平,还注重大学的社会责任、科研影响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
在上述理念和部分手段出现趋同化的同时,全球大学治理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在治理结构、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例如,德国大学强调学者自治和学术自主性,英国趋向市场化和政府监管,而中国显然在治理结构、校级领导任命、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与其他许多国家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制度上的差异,更反映了不同国家对于大学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发挥作用的不同认识。
全球大学治理正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适应性发展成为主要趋势。各国和地区通过采取多样的治理模式和政策回应,在大学治理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格局。这种多元性不仅受到国家传统和文化的影响,还受到全球化趋势和市场化的制约。大学在自主性、组织结构、管理策略等方面都经历了变革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
如上所述,当前全球大学治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政府干预与大学自主性的权衡、全球趋同与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高校领导角色的演变、治理结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质量保证与外部评估的重要性。这一多面性反映了大学治理所面临的多层次挑战,也揭示了在全球范围内对高等教育变革的共同关切。为了解决大学治理面临的挑战,各国和地区需要在维持学术自主性的同时,加强国际竞争力、质量保证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大学领导者、学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合作将是推动大学治理向更加透明、灵活和负责任方向发展的关键。这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未来,也深刻塑造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黄福涛,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终身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